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团学风采

再赴凉山深耕托育沃土,教育星火点亮彝乡未来

作者:杜嘉豪来源:旅游与康养学院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1日点击数:10

6月27日,旅游与康养学院师生志愿者一行历经两千余公里山水,再次抵达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嘎日乡幼教点,这是旅游与康养学院连续第三年在此开展托育服务志愿活动。

熟悉的村寨和群山再次迎来志愿者的身影,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在幼教点的院子里,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有序展开。志愿者杜坤组织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生动讲述国旗知识。孩子们好奇地触摸着五星红旗,认真聆听关于祖国的故事,清澈的眼神中流露出对“祖国”的初步认知和向往。在志愿者吕彤彤、王晴的带领下,孩子们拿起画笔和剪刀,在纸上描绘心中的梦想。创作过程中,孩子们将五彩斑斓的图案与彝族特色纹样巧妙结合,民族文化在互动中悄然传递。志愿者吕思婉教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孩子们用清亮的童声认真学唱,稚嫩而饱含深情的歌声在幼教点回荡,传递着纯真的爱国情感。

游戏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志愿者们扮演“老鹰”和“母鸡”,与孩子们在“老鹰捉小鸡”的追逐嬉戏中互动,欢声笑语不断。在套圈领奖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游戏赢得了由志愿者精心准备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包括书包、水杯、蜡笔、袜子、手工鞋垫以及小电扇等,每一份礼物都承载着志愿者们对孩子们日常需求的关怀。

与此同时,旅游与康养学院辅导员杜嘉豪、邱博雅老师的身影活跃在甘洛县城与嘎日乡的街巷村寨。他们深入走访,倾听彝族同胞讲述古老传说与现代变迁。针对托育服务这一关键课题,两位老师走访多处幼教点,与工作人员和家长群体深入恳谈,系统梳理设施短缺、师资薄弱、资源匮乏等制约发展的核心症结,为后续的优化帮扶策略奠定了基石,并为幼教点送上学习文具、生活用品等物资,既承载着关怀,也搭建了信任与沟通的无声桥梁。

据悉,旅游与康养学院对凉山地区的托育帮扶至今已持续三年。活动内容从最初的物资捐赠,逐步拓展深化为涵盖爱国主题教育、民族文化启蒙、游戏互动陪伴以及实地深度调研的立体化志愿服务体系。学院将持续深化凉山地区托育服务活动内涵,不断探索高校资源赋能偏远地区托育事业的长效机制,在巍巍凉山中留下关于责任、成长与民族共同未来的坚实印记。(审核:王迎春、李颖、杨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