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弱助困“红马甲” 90后大学生志愿者何佳敏
——江苏省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拟推荐人物事迹材料
何佳敏,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学院2017级学生,常州市“扶弱助困”90后大学生志愿先锋模范获得者。大学期间,他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主持申报的轨道交通学院青年集体获批常州市“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

勤勉努力、成功蜕变,羽化成蝶的“优秀毕业生”
由于父母感情不和离异,年幼的何佳敏由奶奶带大。他刚上大学时默默无闻,有一丝自卑,成绩也平平无奇。通过深入交流,班主任了解了他的症结所在后,向学校资助中心反馈了他的情况,并向何佳敏提出了要求: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努力学习,多与人交流。
学校的关怀让何佳敏走出自卑的阴霾。他一点点改变,变得乐观开朗、勤学善思。他积极帮助班级同学干些力所能及的事,让班级同学的相处更加融洽。他定期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每天都会贴一份学习便签在桌子上,提醒自己每天要完成的工作。
勤勉努力,羽化成蝶,何佳敏完成了大学的蜕变。他先后多次荣获学校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冠军奖学金”。今年,他作为一名“优秀毕业生”毕业了。在毕业典礼上,何佳敏说:“学校的资助、老师的开导、同学们的帮助和认可,使我一路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中共预备党员,感恩常州工业学院对我的培养!”
感恩知责、孝老爱亲,孩子眼中的“红马甲老师”
在奶奶的教导和熏陶下,何佳敏一入学就加入馨缘种子社,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志愿者。馨缘种子社是全国“孝老爱亲”五好家庭成员——我校教师余美芳发起的,何佳敏在社团参与敬老院、社区、何留小学、鸣凰小学等志愿活动近百次。
在学校“感恩知责、孝老爱亲”的文化熏陶下,何佳敏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2018年3月至12月,何佳敏主持实施常州市妇联“爱心助学辅导”项目,帮助何留小学、鸣凰小学等大学城周边四所小学留守学生课后辅导,每周一至周五近200天,无论刮风下雨,他都组织志愿者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孩子们的接送工作。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一直挽留何佳敏团队说:“何老师你们不陪我们了吗?我的成绩提高了,我家里人特别高兴,我以后也要上大学,做像您这样的大学生,您再陪陪我们吧!”何佳敏说:“我的小学也经历‘留守’时期,看到孩子们在我们的陪伴下幸福求学,我感到非常开心!”
2019年3月至10月,何佳敏被推选为馨缘种子社社长,他更加忙碌奔走在大学城各高校志愿团队里。在他的牵头主持下,越来越多来自各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加入进来,在常州市文明办、妇联开展的“绿色生活·美在常州”活动、江苏广播“大美江河湖海,走遍水韵江苏”大型重阳万人亲水徒步走常州站活动中,都有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在常州市纪念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之际,举办的蠡河社区大型义卖活动中,他牵头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募捐军训服千余套,为“希望工程”助力。在常州市文明办表彰“新时代文明实践暨学雷锋志愿服务集中活动”中,馨缘种子社荣获集体表彰。馨缘种子社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被《常州日报》、《扬子晚报》、《江苏工人报》以及武进电视台等媒体进行报道。
在武进电视台采访时,他这样说:“在我的学生生涯中,学校志愿活动的经历,让我的大学生活充实又精彩,在学校的栽培下,我认识到‘ 青年有担当、民族有希望’的真正含义。”在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之后,他更是诠释了一名学生党员的初心与使命,提出长期志愿服务于“关心下一代”以及“敬老、爱老、助老”项目,为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带去了希望和温暖。
疫情当前、尽显担当,校园里的“视频小达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何佳敏积极筹建志愿者活动钉钉移动平台。除了每天帮助宿舍阿姨汇总同学们的体温工作外,他还自学视频拍摄与制作技术,带领团队创作脚本,组织同学拍摄和制作了抗“疫”题材视频《致敬抗疫医护工作者:谢谢你因为有你》《不放弃》,用学生视角传播正能量,视频在轨道交通学院抖音号发布后点击量破万次。
返校后,发热的同学有人被隔离,其他同学难免有点害怕,但何佳敏没有退缩,他主动站了出来协助老师,每天顶着大太阳给隔离的同学买饭、买生活用品,直到他们隔离期结束。老师和同学们评价他是“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急关头能扛下来”的学生典范。
暑期即将到来,何佳敏已组建团队申报江苏省大学生三下乡“精准扶贫”志愿项目,通过对接靖江市山东村,希望帮助桃农开辟线上带货广开销路,为农产品销售进行扶贫支援。
“青年有担当,民族有希望”这句话已经成为何佳敏的人生信条。即将毕业,何佳敏将自己的经历与学弟学妹们分享:“平凡的人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