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学校要闻

以专业为载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王正华来源:质量监督与控制处发布时间:2018年12月06日点击数:16

——我院诊改实务研修班举行“专业层面诊改专题报告会

125日下午,诊改高级实务研修班在报告厅举行“专业层面诊改专题报告会。邀请了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李东升作题为《以专业为载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专题报告。杨劲松、毛伯民、蒋新萍、姚庆文、吴丽云等院领导、全体中层干部和教师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教务处处长潘安霞主持。

李东升的专题报告以工程学院专业诊改的探索实践为例,从对专业诊改的认识、人才培养目标标准建立和诊改运行,专业建设目标标准建立与诊改运行、体会与反思等四个方面谈了专业层面诊改做法、经验和体会。他认为专业建设要重点关注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人才培养与外部需求的契合度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要构建学院——二级学院——专业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的专业目标链,以及与目标链相契合的专业标准链;要结合学院现状梳理完善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标准、专业资源配置基本标准、专业建设标准、专业质量诊断标准等学院层面统一的标准文件,专业教学标准编制、课程标准编制、专业建设方案编制等学院层面的标准编制指导性文件,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建设方案等专业层面的具体标准文件,以及课程标准、课程建设方案等课程层面的具体标准文件。针对专业教学标准编制存在目标链路不贯通、目标表述不可测、课程体系结构不够科学等问题,他认为首先要厘清专业——课程——课堂之间目标的逻辑关系;课程体系构建要根据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能力要求,根据毕业能力要求确定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根据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构建课程体系。要按照目标、标准,监测、预警,诊断、改进三个步骤,常态化开展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

潘安霞对李东升的精彩报告作总结发言。她认为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建设的内涵、责任主体以及专业诊改进作的目标、标准和方法,使我们进一步厘清了专业——课程——课堂三者间的逻辑关系,贯通课堂——课程——专业培养目标,明晰专业教学标准编制及实施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以及专业建设质量控制的关键点,是我院构建并优化专业层面的目标链、标准链,依托平台大数据,实施常态化和可操作的人才培养质量过程监督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