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社科司发布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立项名单。由我校陶莉老师主持的《网络群体极化与大学生价值观分化:理性对话空间构建与协同治理机制研究》、由邱程老师主持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跨模态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以及由王明志老师主持的《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引领力提升的实现机制研究》 三个项目成功入选。这是我校在该项目立项上取得的新突破,充分彰显了我校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强劲实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是面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设立的纵向科研项目,其覆盖学科广、立项层次高、影响力大,是仅次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社科类竞争性项目。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的核心专项,高校辅导员研究专项聚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工程,立足强化辅导员队伍专业能力与育人实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则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培育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目标。这些专项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帮助思政课教师提高教研能力,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
此次我校入选的三个项目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创新价值。陶莉老师的项目直面网络舆情治理难题,聚焦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探索理性对话空间的构建与协同治理机制,为化解价值观冲突提供新路径。邱程老师的课题探索跨学段思政资源融合,契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其“跨模态资源开发”理念与沉浸式教育创新趋势高度契合,致力于解决各学段教材内容重复与衔接不畅的问题。王明志老师的研究则聚焦数字技术应用,探索通过数据驱动、个性化推荐以及智能交互等技术手段提升高校思政课引领力的实施路径。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构建了“有组织科研+精准服务”支撑体系,通过开展“一对一”申报辅导等多项措施,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科研服务。此次3个教育部项目的立项,使我校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数量累计达到10项,标志着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实力迈上新台阶。(审核:褚守云、李颖、杨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