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智能制造能力建设服务规范》国家标准编制启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智能制造领域的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解决方案服务商等50家单位共6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研讨该国家标准的编制蓝图。我校数字化创新研究院院长卢剑伟教授受邀参会,代表学校参与这一国家标准的前期筹备与研讨工作。我校也是此次受邀参加该国标编制的唯一高职院校。
启动会上,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东分院执行院长、上海赛西总经理张星星对与会专家表示欢迎。他指出,《智能制造能力建设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制定需注重与现有能力建设类标准、服务规范类标准及智能制造现行标准的衔接,充分提炼总结业界优秀服务实践,切实以高质量服务能力引领我国制造业智能化建设稳步健康发展。上海赛西智能制造研究中心主任杨卓峰介绍了该国家标准的编制背景、目的意义与编制计划,同时结合相关国家标准研究成果,给出了标准的参考框架与关键议题,供与会代表讨论。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副院长蒋增强、武汉东研智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王飞、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部长沈超、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总设计师毛春景分别分享了服务企业智能制造建设的最佳实践,并总结了典型服务流程与服务方法;上海北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頲则分享了数字化服务方法论,以及服务标准体系与业务实践相结合的案例。
会议研讨环节,作为国家智能制造项目核验专家、工信部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CMMM主任评估师和培训讲师,卢剑伟教授结合自身多年来在数智化领域标准编制的经验,针对本标准的服务分类体系构建与标准整体框架设计两大关键议题,提出了专门意见。
会上,专家们就标准的服务分类、标准框架、服务规范要求展开充分交流研讨,并确定了下一步工作安排。
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智能制造领域的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与产业服务工作,依托数字化创新研究院组建了一支以卢剑伟教授为核心的高水平科研团队。此次参与国家标准编制,既是对我校在智能制造领域科研实力与行业影响力的充分肯定,也将进一步推动学校科研成果与行业标准深度融合,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常州工业力量”。(审核:褚守云、李颖、杨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