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材料工程学院“童心筑梦”实践团12名师生志愿者走进常州市新北区梅林村、东南村以及观庄村,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科学领航成长,实践赋能乡村”为主题,精心设计四大特色科普课程,通过趣味实验、动手实践和互动讲解,为乡村儿童带去别开生面的科技启蒙教育,累计服务儿童120余人次。
新能源小车“跑”进乡村 ,绿色梦想“驶”入童心
梅林村秋白书院活动室里,孩子们围坐在实验桌旁,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组装的太阳能小车。这是实践团带来的首场活动——“‘新能源小车’科普体验”。实践团志愿者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原理,并指导孩子们制作太阳能动力小车。当一辆辆小车在太阳能光伏板的驱动下缓缓前行时,欢呼声此起彼伏。
“我们希望通过趣味实验,让孩子们直观感受科技的魅力。”实践团队长张誉露表示。活动中,志愿者们还穿插了环保知识问答,引导孩子们思考“低碳生活”的意义。
水果电池“点亮”科学之光,化学奥秘“果”然有趣
在观庄村的“探秘水果电池”课堂上,柠檬、橙子、西红柿成了实验主角。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将铜片和锌片插入水果,连接导线和LED灯。当小灯泡因水果产生的电流亮起时,现场爆发出阵阵惊叹。“原来水果里藏着电!”一名小朋友兴奋地喊道。
水果电池实验生动展示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既能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又能激发他们对物理化学的兴趣。活动中,志愿者们还延伸讲解了安全用电知识,并鼓励孩子们记录实验数据,体验“小小科学家”的成就感。
色素魔法“变”出彩虹,冰雪实验“玩”转科学
“彩虹是怎么跑到方糖里的?”在梅林村的“色素魔法实验室”里,一组孩子们将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滴入糖水中,观察色彩在方糖中分层扩散的奇妙现象。另一组孩子则将高分子吸水树脂倒入水中,瞬间制造出蓬松的“人造雪”,现场宛如“冰雪奇缘”的魔法工坊。
“这些实验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溶液浓度、分子扩散等科学原理。”志愿者赵雨洁一边演示一边解释。活动中,团队还特别设计了“健康饮品辨别”环节,通过对比实验揭露含糖饮料中的色素添加问题,倡导孩子们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驱蚊工坊“护”航夏日,中草药香“飘”满童心
炎炎夏日,蚊虫困扰如何解决?实践团的“儿童驱蚊水科学工坊”给出了答案。在梅林村的最后一课中,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认识艾草、薄荷、迷迭香等中草药,讲解植物驱蚊原理,并动手制作天然驱蚊水。“薄荷的味道凉凉的,比超市买的更安心!”小朋友举着自制驱蚊水自豪地说。
本课程将科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志愿者们还向孩子们普及了蚊虫叮咬后的正确处理方式,以及环保驱蚊的小窍门。现场不少家长称赞道:“这些大学生不仅教孩子知识,还帮我们解决了实际问题,真是贴心!”
稻田研学“探”振兴,青春足迹“印”初心
7月5日,实践团走进全国文明村东南村开展参观研学活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实地考察了千亩稻田景观带,参观了“稻田理想”“红颜草莓庄园”等特色项目;走进东南村稻米文化展览馆,了解“一粒米的旅程”全产业链;并参与“乡村振兴青年说”座谈会,聆听该村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蜕变故事。这场行走的思政课,让志愿者们在田野间读懂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实践。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既是学院“实践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校地共建的成果展示。从新能源探索到生活科学应用,“童心筑梦”实践团以创新课程播撒科学火种,用青春行动践行责任担当。这场科学与童心的双向奔赴,不仅为乡村儿童筑起梦想的阶梯,也为高校社会实践提供了鲜活范本。实践团将继续深化课程体系,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孩子在实践中感受科技之美、成长之乐。(审核:嵇天培、李颖、杨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