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学习帮扶”最容易想到的便是教师课后辅导,但在电气工程与技术学院,“学习帮扶”绝不仅仅是这些,“单科辅导员制度”历时四年精心打造,已经成为电气工程与技术学院的学生思政教育精品工程。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 “单科辅导员制度”试运行至今,解决学生学习问题达1742次。
俗话说:“山中林木有高矮,十根手指有长短。”同一个老师教学,但是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总有个别学生较之其他人而言学习效果相对不够牢固,从而影响学习,成为所谓的“学困生”。那么怎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又能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呢?这个问题成为电气工程与技术学院一直以来孜孜不倦、不断探寻的研究课题。为了完善学院学习帮扶机制,四年前,在一次院学工例会上诞生的“单科辅导员”概念,逐渐演变发展为今日“单科辅导员入驻学生公寓,与院学生党员服务站合二为一”的新模式。
有创新:当“单科辅导员”走进“学生党员服务站”
电气工程与技术学院的单科辅导员从大二的优秀学生中选拔,在大一时获得一等奖学院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的学生有资格竞聘,由院学工团队开会讨论产生。学院根据他们的自由时间制定值班表,单科辅导员在值班时间前往院学生党员服务站(10号公寓104室)值班,与同一时间值班的学生党员一起,为前来寻求帮助的同学答疑解惑。本学期实现了创新和突破,将学生党员和单科辅导员实行“捆绑式”管理,在学生党员服务站注入单科辅导员的力量,共同发挥他们在学生群体中的榜样作用,从而进一步形成我院辅导员、专业教师、班主任、单科辅导员、学生党员、副班主任“六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有情怀:传递青春正能量
“现在在寝室备考时遇到学习问题,会第一时间跑到楼下去104党员服务站咨询值班的单科辅导员,觉得很方便、很人性化,满足了我学习方面的需求,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也提高了不少,为有正能量、有情怀的制度打call!”16级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的毕佳琪同学说。
“单科辅导员”制度面向电气工程与技术学院1100余名在校生,同时也面向其他学院对本院课程感兴趣、有疑问的学生。“单科辅导员”则由我院16级16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16位单科辅导员代表了16种不同的辅导风格,为红色的党员服务站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到值班的时间,我会提前十分钟到岗签到,先把我们几个单科辅导员一起手绘的海报板搬到值班室门外,放在显眼的位置,让路过的同学看到后能主动前来提问,然后把院里配置的草稿纸、答疑记录本放在桌上,等待同学们上门询问。”16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刘镒飞同学心思细腻,做起事情来总是井井有条。“当我帮前来问问题的同学解答完题目,我会再出个类似的题目给他做下,看他能不能举一反三,要同学真正弄明白了我才会放他走。”16级光电技术应用专业的马嘉琪是我院今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同时也是本学期单科辅导员团队的队长。
有无限可能:“单科辅导员”未完待续……
从电气工程与技术学院13年级到17年级,一共五个年级的学生在“单科辅导员”制度中受益。虽然从选聘单科辅导员、动员宣传、组织培训、落地落实到后期总结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学院给予大力支持,但既然认定是值得、正确的事情,就一定会坚持。自此,学困生不再孤单,热情可爱的学优生成为“可利用资源”,加入到一起转化学困生的行动中,为他们树立学习信心,觉得自己受到学院、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共同重视,学院所有学生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使他们自身的思想觉悟也能得到提高,从而坚定迎头赶上的决心;学优生也不再高冷,从自己奋发图强的小世界里走出来,在一道道题目、一个个问题里奉献自己的光与热,逐渐领悟这个道理:不懂得付出的人,最后会疲于获得。只有付出和回报的相互循环,才会让人间充满温暖人心的力。
在10号公寓104室电气工程与技术学院党员服务站,奉献和付出是学生党员和单科辅导员共有的胸怀和品德,这里有无限的可能,而一切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