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特色文化  专题论文

劳模精神进校园是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学院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作者:倪筱荣 杨兴华来源:学校主页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6日点击数:1433

 [摘要]高职学院比一般高校更强调职业精神,劳模精神进校园,既是高职学院实现其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学院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从影响力的广度、深度来看,劳模精神进高职学院的方案设计至少可以包含三个层次,其中以劳模精神为核心进行系统的文化建设,要达到四方面要求:必须有较为深入的系统研究、系统论述,尤其是要抓住核心概念进行规范而清晰的阐述,提炼出方便大家传播的经典话语,打造“精神符号”;必须有经过反复研讨的明确的顶层设计,并且用文件的形式发布;必须从院领导开始持续不断地往下推进;必须包含“劳模精神进校园(高职学院)”前两个层次的内容,打造物质符号,打造品牌活动,从而将核心观念渗透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高职学院;劳模精神进校园;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

如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几年一直是研究热点。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检索系统将“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两个词语同时作为篇名进行查询,可以查到220篇论文。综合各种资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方面,大家主要提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观点(结论):

观点(结论)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中国知网显示,直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这一句式作为标题的论文达 2,877篇。其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这是个不需要过多论证的基本的观念,这样的研究意义不大。

观点(结论)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育人,包括四个方面的路径:创新主题教育活动形成校园文化品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充分利用现有平台繁荣校园文艺创作、选树传颂“校园好故事”“校园好声音”。其实,这是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在《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13]24号)中提出的路径。这些路径实际上是对常规活动的归纳、强调,本身没有创新性。其他很多研究者提出了各种具体的路径,其实都不外乎这四个方面。

2014年7月18日,江苏省委宣传部长王燕文在全省高校党委书记会议上就高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思路:秉持大学精神、传承“文化基因”、坚持立德树人、注重“行为世范”、用好“最大变量(互联网)”、强化使命担当。这一讲话将高校日常思政工作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进行了深入论述,与会人员普遍反映这一讲话高屋建瓴,内容具体而深刻,是对这几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成果的较好概括。也就是说,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已经非常明确,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是选择其中适合所在学校实际情况的路径,尤其是选择所在学校具有独特资源的的路径,进行深入的实践。

二.劳模精神进校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学院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劳动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诠释,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他们的形象承载着人们对更高尚、更完美人生的期盼,劳模的精神和事迹最能体现正能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为形象生动的表现2013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蔚然成风,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1】

高职学院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文化建设除了具有我国高校文化建设的一般特性之外,职业性是其十分突出的特点。如果能够在高职学院的文化建设中融入对职业精神的倡导,将更加有利于高职学院培养目标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敬业”二字显然就是指作为公民应有的职业精神,而劳模最能体现职业精神。因此我们认为,让劳模精神进校园,既是高职学院实现其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学院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2013年12月26日,江苏省总工会、教育厅、文明办联合发出《关于在全省广泛开展“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的意见》(苏工发[2013]31号),文件中将劳模精神概括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24个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文件要求将“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打造成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新载体”。而要真正打造成载体,必须进行系统的方案设计。

三.劳模精神进高职学院的方案设计

我们之所以重点论述劳模精神进高职学院的方案设计,是因为我们所述方案更加适合以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学院,或者说,与一般院校相比,高职学院更要倡导劳模精神。

我们认为,从影响力的广度、深度、持久性来看,劳模精神进高职学院校园的方案设计至少可以包含这样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最低层次):请劳模作报告,利用各种方式(包括多媒体手段)宣传劳模事迹、劳模精神,与劳模互动,建立劳模工作室;第二层次:建立劳模公园、劳模墙、劳模事迹展示馆;第三层次(最高层次):以劳模精神为核心进行系统的文化建设。

细看江苏省总工会、教育厅、文明办联合发出的《关于在全省广泛开展“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的意见》,其四个方面的活动内容基本都是第一层次的内容,没有一项属于能够固化的物质文化方面的内容;即使是建立劳模工作室,也是指在劳模所在的工厂建立,而安排学生去劳模工作室体验,并非是指在学校建立劳模工作室。我们认为,鉴于高职学院跟一般院校比更要强调职业精神,可以尝试根据各校条件,利用各校的资源,进行第三个层次的方案设计,努力使劳模精神在高职学院发挥持久的影响力,避免使劳模精神进校园仅仅流于一过性的活动。

作为劳模精神进高职学院的第三层次(最高层次),即以劳模精神为核心进行系统的文化建设,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必须有较为深入的系统研究、系统论述,尤其是要抓住核心概念进行规范而清晰的阐述,提炼出方便大家传播的经典话语,打造“精神符号”;第二,必须有经过反复研讨的明确的顶层设计,并且用文件的形式发布;第三,必须从院领导开始持续不断地往下推进;第四,必须包含“劳模精神进校园(高职学院)”前两个层次的内容,打造物质符号,打造品牌活动,从而将核心观念渗透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

四.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劳模精神进校园”工作述评

2006年9月,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就开始全面构建以全国劳模邓建军之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至今已经整整10年时间。2014年11月19日,在江苏省“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推进会上,江苏省总工会副主席马永青高度赞扬常州轻院“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称“邓建军是全国的典型,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又是一个典型”。我们在深入考察了其做法之后,作如下评述。

(一)学院做法上的几大特点

1.不失时机抓住了劳模校友这一资源。

邓建军,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友,新世纪全国首批七个“能工巧匠”之一,被推选为中国工会十四大代表,第十七、十八次全国党代会代表,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师”等荣誉称号,国庆60周年之际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7次受到胡锦涛、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被称作“民族工业的脊梁”。被江苏省委誉为“三创”(创新、创业、创优)精神的代表人物。2006年,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乘教育部高职高专办学水平评估之东风,以评促建,以创新的思维提出“构建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用后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关于劳模问题的系列讲话以及当下倡导的大国工匠精神来审视学院整整十年的特色文化建设工作,可以看出,当初的构思的确是抓住了时机,是有远见的。

2.从研究到实践,从理念到做法,从精神到物质,从管理层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进行了系统的全方位的构建。

2006年,学院成立了“邓建军学校文化研究会”,成功申报了多个省市级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0多篇。颁布了《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大纲》和《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大纲实施方案》。提炼出了核心概念:邓建军精神——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归纳出了一系列经典论述语言;尤其是厘清了邓建军、邓建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提出“邓建军的奋斗历程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过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改革开放时代的时代性呈现”、“邓建军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身上生发出来的一种职业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身上的一种理念延伸”、“敬业是邓建军的爱国方式”、“诚信、友善是邓建军工作、生活的方式,是邓建军多年来养成的习惯”2】等观点,这些观点被师生反复引用。

与理论研究相一致,学院还进行了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标识的建设:在校园内为年仅37岁的邓建军塑像,造建军桥,铺建军路,植建军林。

此外,学院还在师生中开展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活动。通过校园网以“建军杯”作为新闻标题关键词,从2005年7月26日至今,能查询到323个词条,这还不包括一些没有见诸报道的“建军杯”赛事。此外还有:开始于2005年每年在新生中开展的“学习邓建军,树立新目标”系列活动,大型报告文学《中国技工邓建军》阅读活动(新生人手一本),教职工中开展的“践行建军精神”系列活动等。

3.学院领导持续地推动特色文化建设,“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高频率地出现在包括学院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各种会议报告、会议讲话之中,成为了学院的一种意识形态。

4.经多年的构建,已经自然形成特色文化的建设机制。具体表现在:第一,“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邓建军精神已经渐渐成为学院的一种意识形态,从学院各级管理层到师生员工都很自然地在引用、传导相关理念;第二,各种重要文件都在强化相关理念;第三,每年在新生开展的“学习邓建军,树立新目标”系列活动已经形成惯例,各系部的“建军杯”赛事也已经形成惯例,尤其是开始于2011年、每年举办的全院性“建军杯专业技能竞赛节”成为日常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教务处规定了专门的工作量并进行检查,使得“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真正融入了课堂,融入了技能训练和技能竞赛;第四,宣传部作为特色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每年都将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年度常规工作来抓。

5.注重特色文化的对内对外宣传,重视申报各类奖项。校园网和社会媒体对特色文化进行了大量报道。“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三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机械职业教育素质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育厅发专题简报向全省教育系统介绍该特色文化,被邀在国内很多会议上介绍。

纵观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十年建设情况,我们认为,该特色文化理论研究较为扎实,核心理念清晰,活动开展到位,持续时间长,基本符合劳模精神进校园(高职学院)”第三层次(最高层次)四个方面的要求。这样成功的案例,不仅仅是在全国高职学院中、在全国高校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二)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1.对“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核心观念的传导层层弱化。从院领导到管理层,对于核心观念耳熟能详,但教职工尤其是学生了解得还不够。建议学院在原来塑建军像、铺建军路、植建军林等文化理念物质化、具象化的基础上, 建设或布置以下相对比较固定的特色文化标识:在食堂一楼大厅布置巨幅全国劳模邓建军工作照,文字标明:“大国工匠邓建军”;修建浮雕式“劳模文化墙”;建立“邓建军事迹展览馆”,展示以邓建军为代表的杰出校友事迹以及学校构建“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系列资料;建设网上“大国工匠邓建军事迹展示馆”。

2.缺少与核心理念有关的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如前所说,虽然特色文化的建设机制已经形成,而且很多工作已经制度化,但是,如何让师生践行“爱岗敬业、自强不息”这一核心理念,却缺少相应的制度。无论是从邓建军“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的学习、贯彻角度看,还是从高职学院的教育教学、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的习惯培养看,学院都有必要建立起教学、科研、管理各个岗位的岗位规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岗位职责的制订上),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规范可以越来越细,越来越完善。这样的岗位规范其实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氛围的营造,十分有利于培养师生的爱岗敬业精神,有利于彪炳大国工匠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国工匠。可惜的是,目前学院基本没有沿着这条思路进行文化建设。如若做到这些,并通过督导室等相关部门进行过程考核,则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会大大上一个台阶。

劳模精神进校园是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学院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高职学院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构建以劳模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EB/OL].[2013-

10-2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0/23/c_117844453.htm

[2]杨兴华.邓建军、邓建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4(02):1-3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系统党建研究会2015年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研究》(编号2015JYDJ-YB0046 )。主持人:倪筱荣。

文章发便于《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