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学校要闻

痛点被踩,让他们走出自娱自乐的怪圈

作者:李颖来源:宣传部发布时间:2016年06月06日点击数:7

我院艺术设计系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屡获教育部艺术指导委员会金奖、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这让该系的老师心里甜蜜蜜的。然而,其中的甘苦,又有几人能够知晓?

 

答辩时,师生面面相觑

艺术设计系副主任朱琴跟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曾有个学生以美猴王孙悟空的故事为主题设计了一套特色套房,室内家具也以美猴王为主题进行造型,如美猴王样式的吊床、带爬梯的滑滑梯、美猴王玩耍的大树等,墙上还挂有各种精美的美猴王壁画,床头柜上摆放着美猴王装饰雕塑,让人仿佛置身于美猴王的世界里。作品一出,便博得大家的一片赞赏,指导老师的成就感也溢于言表。毕业答辩时,聘请企业专家作为评委,专家们在赞美了几句创意不错之类的话之后,话锋一转:

“作品《美猴王出世》,在酒店房间设计一棵树,有没有考虑顾客的安全?小朋友来住会不会撞伤?以火焰山为主题,红色的房间,夏天怎么住?套房、标间都有固定的尺寸,你们有没有调研?你们有没有进行数据测算?”

“……”

“太不接地气了!”上海优筑环境艺术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许总的这句话,让在场的师生们面面相觑。

一句话踩到了艺术系副主任朱琴的痛点:“企业的评价注重实用性,注重市场需求,而这些都是我们师生所缺乏的。毕业设计,我们决不能躲在象牙塔里自说自话、纸上谈兵,必须与企业紧密结合,走出多年来自娱自乐的怪圈。”

 

 

 

毕业答辩

 

 

请企业来校开课题发布会,方主任有些紧张

毕业设计作品被批,这让艺术设计系主任方四文夜不能寐:我们的毕业设计,虚的东西太多——项目是虚拟的,设计是虚化的,学生设计和制作出来的作品仅仅只是为了毕业,根本体会不到设计的价值和被社会需要的满足感。要想让学生的设计从虚走到实,必须让学生体验真实的项目,和企业一起实实在在地做设计。

于是方主任带领系部老师多次到企业、到外地进行毕业设计考察,和企业有关人士进行协商,终于有多家企业决定将企业的设计项目分给学生来设计,并指派企业指导老师和校内指导老师一同辅导学生。

为推广企业项目,艺术设计系用项目发布会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项目、自由选择项目。学生可以选择企业提供的项目,也可以按往年惯例选择虚拟项目。发布会当天,方四文主任很是紧张。早上,他早早来到发布会现场,在投影、话筒等仪器设备旁边踱来踱去。临近开始,他再次嘱咐指导老师要多引导学生,让学生大胆选企业课题,他唯恐学生因为企业项目难度太大而退缩。

省内外艺术设计领域的13家企业应邀来到学校,他们中既有江苏省标识行业的龙头老大江苏超凡标识股份有限公司,也有在室内设计、软装设计行业具有深厚影响的上海优筑环境艺术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还有一些中小型、新锐型开拓企业。企业专家们现场介绍了27项校企合作毕业设计项目,这些项目都是企业目前正在研究的真实项目。

发布会现场气氛活跃,企业专家和学生们有问有答,互动良好。但学生们提问最多的是企业对毕业设计作品的激励措施、毕业生的毕业实习、就业等优惠政策、就业后的待遇,关于项目的具体细节,咨询者寥寥。

发布会后,方主任依旧忐忑——企业给出的这些项目,对尚未走出校园的毕业生来说难度不小;毕业生要与企业员工同台竞技,比出个优劣来,挑战性更不小。到底有没有学生敢选呢?发布会上没有学生询问项目的具体细节,学生真正动手做的时候会不会眼高手低、最后没有一件作品能登大雅之堂?

两天之后,方主任释然了: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了企业项目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

“我们的学生是敢于迎接挑战的!”方主任微笑着表达了自己的自豪。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企业老总参观展览

 

 

她每天来走廊跪着

艺术设计系办公楼走廊两侧,有两排镶嵌在墙内的大型橱窗。每天早晨上班,老师们都会发现,有一个女孩每天爬进橱窗跪着。

她叫张小淇,她选的是一家餐厅的VI设计项目,设计内容包括餐厅标志、点菜单标志、名片标志、包装盒标志、手提袋标志、打包盒标志设计等等,她的毕业设计作品被安排在走廊的橱窗展出。橱窗贴墙而建,空间狭小,外面是玻璃移门,人要进去布展,只能侧身跪着、小心翼翼地调整。为了展示作品全方位的美,她几乎每天都来走廊跪着调整作品的摆放,有时候一跪就是几小时。

周梦婷,她选的是上海优筑环境艺术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的企业项目,是为一个房地产公司设计售楼处,这个项目要求做出一个真实比例的样板房来。课题属于软装方向,注重材料、颜色的搭配。但周梦婷所学专业偏硬装方向,从硬装到软装,专业跨度大,零基础的她只好从头学起。好在课题确定之后,企业就通知她去公司培训,由企业资深设计师给她上课,教她设计,并在企业进行了为期2个多月的实习。回校后,她又跟学校的指导老师学习,自己找资料自学。“磨刀不误砍柴工”,一切准备就绪后,她才根据自己的选题开始市场调研、设计等。为了做这个样板房,她跑遍了常州的材料市场,才买到既省钱又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为了省钱,她转了多趟公交车,硬是把65斤重的马赛克搬到了学校;为了工艺,她在宿舍里熬夜学习手工编织麻绳技巧,在小平房里冒着寒风锯木材、贴木纹纸、拼马赛克,干以前从来没有干过的体力活……活脱脱把自己变成了女汉子!

谷祥,做毕业设计期间几乎每天都在熬夜,到最后一个月时,甚至天天通宵达旦地干,感觉特别累,也终于体验到了设计者的艰辛。为了节省时间,同宿舍的四位同学都不出宿舍就餐,每顿饭都是叫外卖;每天有人轮流做值日生,负责督促和叫醒其他人。“我们宿舍4个人,几乎没有谁睡过好觉,实在困得不行了,就在桌上趴一趴,小眯一会。但就是这样,还有同学做梦说梦话,梦话里都是关于毕业设计的呢!”谷祥同学感慨道:“做了一次毕业设计,每个人的失眠症都被治好了,现在只要一沾枕头就能打呼噜,但后遗症是很多人的脸上都有点菜青色。”

“美国的艺术类专业将所有学生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以此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今年开始,我们也全面展示学生作品,以展促学,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看着学生忙碌的身影,副主任朱琴一脸的欣慰。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金钰老师用冰心的诗表达自己对这群不畏艰难的学生的疼爱与赞美。

 

 

 

学生在调整作品布局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电话在午夜响起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午夜时分,张晔老师的手机又一次在家人熟睡的黑夜里响起,电话那头传来的是学生咨询毕业设计问题的声音。张老师负责11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这群可爱的小苹果动辄通宵达旦,于是张老师说:“你们有任何问题,可以在任何时间打我电话——哪怕是午夜!”面对着设计作品,学生模糊了作息时间,一次次在午夜“考验”张老师的承诺。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综合性学习环节,是学生将大学里所学所有课程进行整合、融会贯通的涅槃过程。学生有疑惑、有问题都在老师预料之中,为此,几个教研室的老师们忙得不亦乐乎。

这届的学生,每个人都有两位指导老师,一位是校内的指导老师,一位是企业指导老师。校内指导老师负责学生全面的毕业设计,包括毕业设计构想、设计步骤、制作环节等,企业指导老师则从项目本身出发,指导学生了解企业、了解客户、了解市场需求等。企业要求指导老师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的介入和指导,多方位的观察和了解学生的能力、个性、特长,发现学生的潜质,从而为企业挖掘后备人才。很多企业会安排优秀的主案设计师、部门主管去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并给予老师物质上的奖励。所以企业老师指导学生既肩负企业使命,又有物质奖励,尽心尽力是不必说的。对毕业生而言,毕业设计作品优秀的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企业丰厚的物质奖励,还可以获得优先进入企业实习、工作的特权,因此学生们也都十分卖力。

 

 

 

学生作品

 

 

眼里只有名牌大学生的许总,带走了5位学生

毕业设计展示会,惊动了全院师生,几乎所有院领导都来了,一些职能部门人员也特地赶来参观。学生的设计作品涵盖了室内设计、广告设计、景观设计、人物形象设计、多媒体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多个专业(方向),展品将艺术设计系四楼、五楼共计10余个展厅摆得满满当当。“有的学生一人会做两套毕业设计,我们利用各种条件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又把办公室两边的走廊开辟出来做展柜。”艺术设计系党总支书记金培珍指着走廊上20几个展示橱窗向我们介绍。

上海优筑环境艺术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的许总,曾获得过多项设计金奖,她眼里原本只有名牌大学毕业生,展示会结束后,破例要带走我们的5名学生——5名专科生!许总参观完所有的展厅后表示:学生们扎实的基本功、敢想敢做的创意、较强的动手能力、吃苦耐劳的品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纯手工制作工艺,甚至比公司的员工还强。

上海优筑环境艺术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拥有20多年的创办历史,是一家在室内设计、软装设计行业具有深厚影响的资深设计公司。优筑公司多次获国内、国际设计大奖,近年来,公司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楼D楼和常州第二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均获鲁班奖,设计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获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等,常州的中华环球恐龙城、迪诺水镇、九州新世界等几个大项目,也都是这家公司设计的。只有同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有资格去公司实习,然后择优录用。到上海优筑公司实习、培训时,我们的学生都不好意思告诉别人自己是专科生。

其他企业也当场“订购”了许多毕业生,他们的毕业设计作品,有些已经运用到生产一线,产生了实际效益。以毕业设计为抓手进行的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党委书记杨兴华参观展览

 

 

 

院长杨劲松为参展学生颁奖

 

 

 

院领导参观展览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