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学校要闻

2014常州轻院十大新闻

作者:吴佳伟来源:宣传部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2日点击数:903

 

1、我院荣获“2014年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2、我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跃居省属公办高职院校第一

3、我院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

4、我院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5、我院师生在全国各项比赛中屡获佳绩

6、周晶老师荣获省政府“江苏技能状元”称号,我院荣获省政府高技能人才摇篮奖

7、我院一线教师成为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8、我院在江苏省公共艺术课程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9、我院特色文化在省“劳模精神进校园”推进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10、我院大学生村官暑期服务洛阳镇、雕庄街道

 

 

1.我院荣获“2014年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1023,全省推进教育现代化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重点部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点表彰了一批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中做出积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本次会议上,我院荣获“2014年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学院党委书记杨兴华代表学院上台领奖。

近年来,学院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力推进校企融合,打造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得到全面提升。

-----围绕一个指导思想,彰显办学特色。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爱岗敬业、自强不息,构建特色学校文化”、“双证融通、产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资源共享、集约办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学院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校文明学校、文明食堂、文明宿舍、和谐校园、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摇篮等荣誉称号。以优秀成绩通过两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推进两个五年规划,推动科学发展。学院科学制定“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确立评估整改年、内涵建设年、工学结合年、队伍建设年。重点建设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2个,江苏省特色专业5个;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教指委省级精品课程13门。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中取得高级职称的达到230人,双师比达到81.2%,培养了全国优秀教师3人,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优秀教学团队2个。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年达到98%以上,多次被评为江苏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建设三个育人平台,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特色学校文化育人平台。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成果获教育部思政司2010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建设校企合作育人平台。与中天钢铁集团、常发集团、恒立油缸、德国卡尔迈耶有限公司等600余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开设“厂中校”、“校中厂”。建设以赛促教育人平台。构建“国家级、省级、院级”三级竞赛体系,取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二等奖等200余个国家、省市各级奖项。连续多年被省教育厅表彰为“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

------创新四项办学机制,提升办学质量。一是开展“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基于 “双证融通”特色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学院被评为江苏省“双争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二是开展“资源共享、集约办学“办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建有2个中央财政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基地。三是搭建中职-高职-本科“立交桥”。选择紧扣常州市区域经济的特色产业,积极探索本科高职中职衔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展“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和中高职衔接 “32试点。部分专业专转本、专接本毕业率达到100%。四是大力开展社会服务工作。近年来承担国家级及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共41项,其中国家项目4项。作为常州LED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为常州市制定LED“十二五”发展规划。每年为社会和企业开展培训5000余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17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项殊荣的取得将激励全院职工再接再励,用我们的创造力,激发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活力,在职业教育界继续开拓创新,再创佳绩!(院办  王迎春)

【又讯】我院周大农院长荣获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称号

201456,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共同举办的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颁奖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张榕明,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马培华,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林智敏,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吴启迪,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李重庵等领导出席了颁奖大会。

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和凝练培育,我院形成了“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双证融通,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资源共享,集约办学”的办学模式 “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大力弘扬了黄炎培先生“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育思想,得到了评审专家的充分肯定。我院周大农院长因此荣获本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荣誉称号,成为江苏高职院仅有两位“杰出校长”之一。这既是对周大农院长个人取得成绩的褒扬更是对学校多年来致力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充分肯定。

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评选活动始于2007年。2009年正式通过国务院组织的专项审核,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奖项,特别是本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共同举办,得到教育部和各地职教社、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职业院校和职教工作者踊跃参选、竞争激烈。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以及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具有权威性、代表性的评审委员会,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了认真评选,评审结果客观、公正。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广泛认可、具有很高荣誉感的知名奖项。(院办   王迎春)

2.我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跃居省属公办高职院校第一

近日,据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联合调查结果——《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显示,我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竞争力指数为94.2,在江苏省参与调查的54个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排名第一。

就业竞争力指数加权综合了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月收入、就业现状满意度和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这四项指标,是对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综合评价。调查显示,我院2013届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就业现状满意度、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基本工作能力满意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以及毕业生对母校推荐度等方面均高于省平均水平。其中,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和对母校推荐度等关键指标在省属公办高职院校中均名列前茅。

长期以来,我院始终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作为学院办学指导思想,把实现“满意就业和充分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系紧密配合,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就业竞争力逐年提升,学院连续九年获得“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我们将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毕业生综合能力,继续强化就业基础工作,为全面提高就业工作质量而努力。(校企合作部  程秀娟)

【又讯】我院成为常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首批挂牌单位 

1028,常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授牌仪式在常州大学举行,常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苏叶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工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5家高校授牌,授予“常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牌匾。我院王志平副院长、校企部副主任冯庆媛参加了授牌仪式。

授牌仪式上,苏局长指出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是推进我市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市贯彻实施“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构建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创业孵化、创业服务五位一体创业工作格局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健全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大学生勇于创业的机制,来实施创业能力提升,创业政策拓展,创业孵化推进,创业服务优化四项行动,使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我院十分重视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坚持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开展各类创业教育与活动,取得了可喜成绩。此次获得常州市创业就业指导服务站授牌后,学院将按要求进一步做好服务站建设,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指导,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指导;强化宣传和咨询服务,努力对接社会需求,将服务站建设成为学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窗口,打造成为紧密联系大学生、创业导师、用人单位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纽带与桥梁,使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落到实处。(校企合作部  冯庆媛)

3.我院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

31【志愿者篇】我院教职工党员及中层以上干部注册成为常州市志愿者

http://www.czili.edu.cn/UploadFiles/Article/2014/志愿者.jpg

(宣传部  李颖)

3-2【理论篇]】党委书记就邓建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讲话

http://www.czili.edu.cn/UploadFiles/Article/2014/讲话04_副本.jpghttp://www.czili.edu.cn/UploadFiles/Article/2014/讲话01.jpg

http://www.czili.edu.cn/UploadFiles/Article/2014/讲话02.jpg

(宣传部  倪筱荣)

 

33【节俭篇】重温勤俭校训,倡导节俭之风 

http://www.czili.edu.cn/UploadFiles/Article/2014/图片004.jpg

 

http://www.czili.edu.cn/UploadFiles/Article/2014/图片011.jpg

http://www.czili.edu.cn/UploadFiles/Article/2014/图片021.jpg

(艺术设计系   潘逸)

 

34【团课篇】艺术系团课唱响《敬业之歌》 

/UploadFiles/Article/2015/1/201501121157356704.jpg

(艺术设计系  潘逸)

4.我院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针对省属高校地方政府协调难、优质高职教育资源集聚共享难、产学研协同育人难三大问题,常州市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管委会自2003年以来,以“政府主导、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核心理念,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常州经济社会发展,利用区域内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把办好职业教育作为常州城市发展战略,政府统筹规划、政策引领、资金扶持,省市共建了融高职园区、科技园区、企业园区三位一体,1所本科高校、5所高职院校、31家科研院所、732家高科技企业、36家服务机构组成的综合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通过集聚整合学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了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三大平台,实现产教融合、合作育人。通过政校协同、校企协同、校所协同、校际协同,首创高职教育跨界“共建、共管、共享”新机制和“校•所•企”全方位协同育人新路径。创新集约、高效协同育人方法体系,实现了人才培育优质资源共享的全覆盖,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常州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时代特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产业互融的创新之路,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的高职教育发展常州模式。政府主导、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区域高职教育常州模式的创新实践”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我院与科教城其他几所高职院校分别获得证书。(宣传部)

【又讯】教育部近日公布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我院与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校企协同共建平台:培养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得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职教类)二等奖,周大农、袁锋等9人分别收到了获奖证书。

我院在长期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创建了“双证融通,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学研为纽带,在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成为学院校企合作的特色与亮点,培养出了一大批企业急需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学院与常发集团等一大批企业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建设了一支优秀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与科技服务团队,积极服务地方经济与产业,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承担国家及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学院作为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跻身于2012年度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主持单位并承担了2013年国家重点项目。

我院坚持内涵建设不动摇,近年来,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方面成绩显著,喜讯不断。今年,我院荣获省政府高技能人才摇篮奖,荣获省政府“江苏技能状元”称号1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3个省“十二五”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专业群在中期检查中获得“良好”成绩,2部教材获省重点建设教材立项。

我院在荣获江苏省2013年教学成果特等奖之后再获国家级大奖,彰显了我院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教学水平,这既是对我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强内涵建设所取得优异成果的总结与展示,也是对我院深入领会全国职教会议精神,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充分肯定与鼓励。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我国教育领域最高级别的奖励,每4年评选一次。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大类,共有1320个项目获奖。职教领域共有451项教学成果获奖。(教务处  王正华)

                                     

5.我院师生在全国各项比赛中屡获佳绩

51我院科技公益项目获江苏团省委青年志愿服务“小薇奖”

近日,由江苏省共青团委、江苏省志愿者协会共同开展的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小薇奖”优秀项目评选结果揭晓,我院“Calm科技与公益服务社”组织的“Calm夕阳关爱,亲情在手心”项目荣获该奖项,我院是常州唯一一家获奖的高职院校,同时也是全省获奖项目中极少的以科技服务为亮色的青年志愿活动。

小薇奖的评选历时一年,首先是各城市团市委择优推荐,然后是团队面向专家演讲、答辩,获得“小薇奖”创建资格,接着才是创建,年终时提交创建过程中的所有材料由团省委组织专家进行审核、验收。

Calm科技与公益服务社源自信息工程系Calm实验室的智能手机研发中心,致力于将科技与公益相结合,以科技手段为社会提供覆盖面广、高效、独特的公益服务。

该获奖项目由卢剑炜老师和李维老师共同发起,关注的是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服务对象是60-80岁的老年人及其子女。首先是针对子女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无暇顾及父母的现状,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为老人群体和子女群体各开发一款手机APP,子女将可以取得老人的各类信息(每日活动轨迹、免费语音短信、紧急情况时远程报警等),老人则可以方便地一键报警、一键导航公园/医院、随时联系子女等(更多功能详见最新版软件),并将系统上线,供全国有需要的人群下载安装、免费使用。接着在常州部分小区试点地推,由自愿者在小区宣传、指导老年人安装本系统。第三步是在软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将公益推向全国。

本项目后期还得到了市卫生局的关注,下一个版本也许将和全市居民的健康档案相对接,届时父母和子女都将能在手机上查询到父母的健康数据以及就诊、体检、随访记录。(院团委  季华)

52我院艺术设计系荣获“江苏省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日前,共青团江苏省委正式发文《关于命名20122013年度江苏省青年文明号的通知》,对20122013年度荣获“江苏省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的单位进行了表彰,我院艺术设计系也名列其中,成为常州高校2012-2013年度唯一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的单位,我院也成为常州市第四所拥有“省级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的高校。

艺术设计系自2011年荣获常州市青年文明号之后,便立即于当年向团省委提交了申报江苏省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文件,并于2012年底通过共青团常州市委的考核,成为常州市“省级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在2013年前后共历经四次汇报与考核,最终被评为江苏省青年文明号。

此次省级青年文明号的创建,艺术设计系成立了以系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系团委书记具体负责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以此次创建工作为契机,以倡导职业文明为核心,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岗位创优为重点,以先进典型为导向,把“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与教师自我素质提升相结合、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学校文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两年来,艺术系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系部师生获得市级以上各类奖项近200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艺术系团委荣获2012年“常州市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荣获2012年度常州市共青团创新创优项目三等奖;荣获“2013年常州市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十佳团队” 荣誉称号;系部学工团队荣获第二届江苏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二等奖、学院辅导员技能大赛一等奖;2013年度学生工作考核排名第一;系部团工作考核连续三年在学院排名第一。(院团委   季华)                                             

5—3我院在2014年江苏省高职技能大赛中喜获佳绩

在近日举行的2014年江苏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我院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其中优秀选手将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一年一度的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全省职业教育成就的一次大检阅,是各职业院校展示一年来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大平台,彰显的是一所学校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考量的是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我院对本届大赛非常重视,院领导亲临赛场为参赛选手加油,从组队、培训,再到省赛,一路过来,选手和指导老师切磋交流,历尽艰辛,刻苦训练,科学备战,同时他们在比赛中不畏强手、沉着冷静、团结合作、勇于争先,出色地完成了比赛任务,用大量的心血、汗水和智慧浇灌出了成功之花。

自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办以来,我院一直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提高,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内涵、以赛促发展;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注重选手苗子的选拔、培养,以点带面,共同提高。技能大赛成了学院推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推手,营造了良好的技能学习和竞赛氛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在各级技能大赛屡获大奖。(教务处   陈浩华)

5—4我院在第六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技能)大赛中获五金一银

5912日,由教育部高职高专旅游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共同举办的“神州视景杯”第六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在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进行,我院共获得5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其中邹敬智(尹奎、袁唯一老师指导)、王留俊(张卫兵、严灵灵老师指导)同学获得了高校普通话讲解组一等奖,秦嘉艺(张茵、沈小平老师指导)同学获得了高校英语讲解组一等奖,王霞(周雅菊、张保伟老师指导)同学仅以0.4分的微弱差距,与一等奖失之交臂,获得高校英语讲解组二等奖。同时,我院获普通话团体排名第七(全国246家高校参加)、英语团体排名第八(全国162家高校参加)的好成绩,双获高校普通话讲解组、英语讲解组团体一等奖。

在此次比赛中,我院旅游系选派的4名选手不畏强手,从容应对,表现出色。他们深情并茂的讲解、精湛的才艺、深厚的底蕴、沉着自如的应变、灵活精妙的语言表达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获一致好评,充分展示了我院旅游系的办学成效。

作为全国旅游教育的最高赛事,本届大赛吸引了全国376所学校(含本科、高职高专、中职院校)、900多名选手参加比赛。大赛是对我院旅游系办学水平的一次大检阅,比赛中全体师生的出色表现,充分展示了我院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同时扩大了学院在全国同类院校和行业的影响。(旅游系   陈晓琴)

5—5我院在第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设计与创业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软件创业团队赛上,我院CalmLab团队的参赛项目基于LBS的危险品运力对接平台与大数据分析系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了本次大赛一等奖!项目作者是信息系的乔杉杉、陶磊、许萄、谢翔宇,指导老师是卢剑炜、于冰,企业顾问是张洋(燕进石化)、曾永红(东方爱智)。

蓝桥杯软件大赛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主办,分个人赛和创业团队赛两种。团队赛不区分本科组与专科组,将所有高校创业项目放在一起评比。今年共有一百多所学校的五百余个创业项目参赛,包括很多知名本科学校(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211学校)和示范性高职学院(如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淄博职业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

本项目创意来自卢剑炜老师与江苏燕进石化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过程,项目深挖危险品运输的行业需求,以移动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车货对接模式,整合大数据的概念,创造性地提出许多商业模型,并做出了项目雏形——运行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手机APP。团队在本项目中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为了让学生最直观地了解物流平台的发展,指导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带着学生多次去湖塘针纺城、志宏物流市场、亚邦物流园区、常州易呼通物流科技公司、凌家塘批发市场、奔牛的江苏燕进石化等地实地调研。(信息工程系   卢剑炜)                                        

56我院荣获2014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

我院艺术设计系学生董旭然同学在2014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动漫制作比赛中喜获全国二等奖。在学院领导的关心下,在系部层面的支持下,在动画专业教师团队的全力配合下,指导教师赵永伟的精心指导下,通过近两个月的积极准备,参赛师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终于不负众望,在江苏省技能大赛选拔过程中脱颖而出,并获得了代表江苏省参加国赛的资格。20146月,在广西南宁学院举行的现场国赛中,喜获全国二等奖。(艺术设计系  张亮)

57我院再获江苏省信息安全技能竞赛第一名

1128,“天翼杯”江苏省第三届信息安全技能竞赛决赛圆满结束。由我院信息工程系李昀轩、严骞、衡帅三位同学组成的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1队荣获学生组一等奖第一名,由信息工程系王玉红、丰正天、马强三位同学组成的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队荣获学生组三等奖。同时,王霞俊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我院获“优秀组织奖”。这是继我院在2012年第一届“天翼杯”江苏省信息安全大赛荣获学生组一等奖第一名之后,又一次获此殊荣。

本赛事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本次比赛报名参赛人数再创新高,总计有107个参赛单位,274支参赛团队,866人报名参赛。其中,学生组共有62家高校241支团队723人报名,含985211等本科高校团队202支。

竞赛设学生组、企业组、党政机关组三个组别。学生组分为初赛、复赛、决赛,初赛采用互联网竞答制,总分前16名的代表队晋级复赛,复赛前8名的代表队晋级决赛。复赛、决赛均采用网络靶场竞胜制,由参赛代表队根据预设情景模式对网络靶场进行现场操作并决出比赛名次。 

各组别前3名的队伍将获颁奖杯、奖金,其中第一名2万元,第二名1万元,第三名5000元。比赛中,我院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同台竞技,经过紧张激烈的现场比拼,我院1队最终获得决赛总分第一名,获奖金2万元。(信息工程系   高佳琴)                                            

58我院荣获全国高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竞赛第一名

1129-30日,我院电子电气工程系耿欢庆、邵瀛杰、吴星三位同学组成的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参赛队,在南京举办的2014年“康尼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第一名。韩迎辉和章丽红两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这是继我院在2011年、2013年获全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技能竞赛”一等奖之后,再次在全国比赛中折桂。

本次赛事由全国电力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共有来自全国各省的33支参赛团队比赛。比赛期间,指导教师还就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电子电气工程系   韩迎辉)                                         

59我院获第七届“邮储杯”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

121,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工信部和教育部的指导的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在北京邮电大学胜利落幕 。我院信息工程系选手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备战,经过6个月的努力,一路披荆斩棘,在全国总决赛中喜获佳绩。严莉、石元敏老师指导的刘文雪、刘俣含、蔡萌、蒋晓洁、付猛五位同学组成的团队,获得了全国总决赛特等奖。商俊燕、宋洁老师指导的孙德祥、陆文文、邱龑梦程三位同学组成的团队获得了一等奖。

大赛是全国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类赛事活动,是“互联网实训促就业工程”的重要推动形式,以各行业企业的真实商业问题作为竞赛项目,要求参赛大学生应用主流网络工具平台,创新地提供商业解决方案并且予以实施。本届大赛大约有来自全国32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2200多所高校、二十万名左右大学生报名参与,组建参赛团队4926支。大赛已逐渐建立起有政府、企业、业界专家、高校、大学生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实践生态系统。经过初赛、复赛的激烈角逐,最终87支团队进入全国总决赛,我们的选手不负众望,在激烈的决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信息工程系   石元敏)                                      

510我院模具系在2014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

由科技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和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4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大赛总决赛于125-127日在常州科教城隆重举行,我院副院长杨劲松作为颁奖嘉宾出席了颁奖典礼。

本次大赛从3月启动以来,历时10个月,共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3000多个团队10000多名选手参加初赛、复赛,创下历届规模之最。经过层层选拔,最后,共有500个团队1500名参赛选手进入决赛。经过紧张角逐,我院模具系王丽萍老师指导的“new bee 战队”和王乾、朱昱老师指导的“模具之兴”两个团队在全国总决赛中喜获工业与工程设计方向一等奖。(模具系  王丽萍)                                             

511我院轻工系获全国轻工行指委首届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由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教育工作分会联合主办、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承办的全国轻工职业教育化工类专业第一届教师教学竞赛于124日至127日在广州举行。经过四天紧张的角逐,我院轻工系张宁、李东海两位老师在七十余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本次竞赛一等奖。

本次教学竞赛吸引了全国39所高职院校参加,涵盖轻工行业的高分子、日化、造纸、检验及包装印刷等,比赛由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三部分组成,三者权重分别为15%80%5%。其中现场教学部分,由裁判现场随机抽取选手提供的十份教学PPT中的一份,在20分钟内进行现场教学;教学反思由选手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方面着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600字以上的教学总结书面材料。(轻工工程系  徐应林)

                                        

5—12我院在2014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技能大赛中再获佳绩

1258日,2014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技能大赛在山东济南举行。大赛在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教学研究会指导下,由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模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教学研究会主办,山东职业技术学院承办。

本次大赛汇集了全国职业院校的67支参赛代表队、36名参赛教师和40余名专家,共计400余人参加,其中“注塑模具工程”赛项是一套完整的生产过程,不但要对模具进行设计生产,还要通过模具生产出最终需要的零件,比赛的评判更加侧重于企业生产角度,最终的零件生产是很重要的评判依据。

我院模具系选派刘钟华、袁苏和张永荣同学参加学生组“注塑模具CAD/CAE/CAM”比赛;张凯华、王宝和杨云波同学参加学生组“注塑模具工程”比赛;袁飞和汤小东老师参加教师组比赛。参赛选手在学院领导及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教练团队王乾、杨峰、高晓宇、许鲲鹏和徐自明等老师的认真指导下,在比赛中发挥了较好的水平,凭借平时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技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有序地应战,出色地完成了比赛内容。最终,教师组袁飞老师获得“注塑模具CAD/CAE”一等奖,汤小东获得 “微课”比赛一等奖。(模具系  杨峰)

                                              

6.周晶老师荣获省政府“江苏技能状元”称号,我院荣获省政府高技能人才摇篮奖

429,由江苏省政府主办,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人才办、省人社厅等13个部门和单位共同承办的第二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总决赛在常州落下帷幕。我院校办工厂职工、机械工程系聘任教师周晶在数控加工中心四轴工种职工组比赛中技压群芳、勇夺桂冠,与其他9名各竞赛工种职工组第一名一起,被省政府授予“江苏技能状元”荣誉称号,享受省劳动模范待遇,列入“省333工程”项目培养对象名单,每人获奖金10万元。周晶是在常高校唯一获此殊荣的教职工。同时,我院也喜获“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摇篮奖”称号。

“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是迄今为止我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规格最高、范围最广、工种最多、奖励力度最大的赛事。本届大赛分设职工和学生两个组别,项目包括数控车床、焊工、电子商务、维修电工、烹饪、驾驶等10个职业工种。自去年8月大赛筹备工作启动以来,全省有近5万名选手参加选拔,最终,345名职工选手和251名学生选手在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

本次大赛除产生10名技能状元外,还有90名职工分获二、三等奖,100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30名职工获得 “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90名选手获得“江苏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60名选手获得“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荣誉称号,一批青年职工、女性职工分别获得“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和“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竞赛文化氛围的营造一直是我院特色学校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竞赛文化氛围的营造得到了学院党委和行政的大力支持。学院初步构建并实施“国家级—省级—院级”三级大赛机制,注重对大赛项目、题库等内容的积累,分析专业教学内容与大赛的差异,将大赛知识点、技能点融入教学内容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提升教学质量。学院成立了专项奖励基金和配套相关政策,激励师生参加高档次技能竞赛。200411月,实习教师倪贵华荣获六部委组织的全国数控大赛教工组第七名,学院破格让其享受副教授岗位津贴——那时,他刚刚工作6年;同时参加这次大赛的学生白剑波获学生组第十九名,学院专门向省厅打报告,让这位只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留校并正式进编;在校学生吴传权获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一等奖,学院奖励8000元,并让他留校任教;2011年,学院给予荣获全国职业院校高职组技能大赛“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比赛一等奖的三位学生3万元的奖励;每次学生获得省级尤其是国家级大奖,学院都要拉出横幅标语以示祝贺;学院领导也频频接见获奖归来的学生。据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开始,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214项,其中获得全国技能竞赛一等奖51人次,获得省级比赛一等奖100多人次。(宣传部  吴佳伟)                                                                             

7.我院一线教师成为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1217下午,我院举行常州轻院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21名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会议由科技处长袁锋教授主持。一线教师、机械系褚守云教授被选为主任委员。

首先党委杨兴华书记致开幕词,他代表学院党委对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学术委员是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院学术管理体系的核心和院内最高学术机构。20109月,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第二届学术委员会,除副院长杨劲松教授因工作联系担任委员外,正、副主任分别由不担任院领导职务的戚亚光和袁锋两位教授担任,这一做法在常州高校中尚属首创。《新华日报》及《常州日报》以《轻工学院跨出去行政化第一步——教授任学术委员会正副主任》进行了重点报道。该新闻获得江苏省高校校报协会好新闻一等奖,江苏记者协会好新闻二等奖。自上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以来,委员们工作认真,在学院专业建设、学术评价、学风建设、规划发展等事项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接着,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戚亚光教授代表上一届学术委员会做工作报告,戚主任详细总结了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所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接着王志平副院长作了《学术委员会章程》的修改情况说明。科技处袁锋教授通报了第三届学术委员会21名委员候选人的产生过程。

会议的最后一项议程是对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候选人进行投票选举,21名委员候选人全部当选,一线教师、机械系褚守云教授当选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姚庆文教授、戴伟民教授当选为副主任,王志平教授、潘安霞教授当选正副秘书长。

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褚守云教授对于此次自己的当选感到荣幸和自豪,他表示,新一届学术委员会选举他这样一位一线教师担任主任委员,充分说明学院领导在推行教授治校这项工作上的信心和决心,今后他将全力以赴,架设一线普通教师和院领导沟通的桥梁,从而使更多的基层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学院专业建设、学术评价、学风建设、规划发展等事项上发挥重要作用。

我院前后三届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发展过程,体现了我院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良性发展态势。学院2003年升格为高职院后,就提出了“依法治校”的理念,之后就尝试制订学院章程,今年1118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章程》上报稿正式上报申请核准。本年度,学院按照工会法要求,就绩效工资等事项进行职代会投票,都是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有效尝试。(科技处  袁锋)

8.我院在江苏省公共艺术课程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近日,江苏省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考核结果揭晓,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考核结果的通知》(苏教体【2014】5号)文件精神,在全省参加考核的35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包括我院在内的25所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考核结果为优秀等级。

    为加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不断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江苏省教育厅于2013年1月、12月和2014年3月分别组织对公共艺术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现场考核。2013年12月18日,江苏省教育厅对我院公共艺术教育工作进行考核。专家组听取了了我院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报告,实地察看了艺术教育场馆设施,查阅了公共艺术教育的文件、资料,观看了艺术作品展。通过全面考察,专家组对我院的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院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度成果丰硕,艺术教育特色明显,艺术活动方向明确。

我院重视公共艺术教育工作,重视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院成立以党委书记杨兴华为主任,党委副书记张涛和副院长杨劲松为副主任的艺术教育委员会, 指导监督学院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公共艺术教育中心落实艺术教育委员会的各种决议决策,统筹全院的公共艺术教育工作,把公共艺术课程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公共艺术课程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教育活动紧密结合。

我院将以此次考核为契机,以评促建,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保持艺术之花常开,提升我院艺术人才培养和艺术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水平与质量,推动我院公共艺术教育工作走上新台阶。(公共艺术中心   杨滢)                                                                          

9.我院特色文化在省“劳模精神进校园”推进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1119上午,江苏省“劳模精神进校园”推进会在常州福记逸高酒店召开,我院题为《以劳模邓建军之精神为核心构建学校文化》的工作报告受到江苏各市参会人员高度赞赏,省总工会副主席马永青在会议总结时两次脱稿高度赞扬我院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称“邓建军是全国的典型,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又是一个典型”。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发出号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大力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蔚然成风。去年年底,省总工会、省教育厅、省文明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广泛开展“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的意见》,为推进这项工作,省教育科技工会召集了这次会议。江苏省总工会副主席马永青、常州市总工会主席贾宝中、常州市教工委书记陈海军等10位省市领导在主席台就座。来自全省各市的179名人员参加了大会。我院工会副主席宗仁英参加会议。

常州市教育工委和常州市教育局是本次大会的承办单位,会议之前,我院协助市教工委、教育局拍摄了常州市“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宣传片,参与了宣传片的总体构思、解说词修改、拍摄、编辑等一系列工作。我院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果成了宣传片中的重要内容。

常州市“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专题宣传片播放完毕后,全省8家单位上台交流。我院作为常州市的代表参与交流,宣传部倪筱荣老师代表院工会用81张幻灯片全面展示了我院特色文化建设过程。我院的汇报以“邓建军校园文化研究会”改名“邓建军学校文化研究会”为切入点,强调“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不同于简单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注重顶层设计,是自上而下整体构建的系统文化,涉及学校整体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通过教学、管理、组织和生活表现出来;我院特色文化建设由党委直接统筹规划,学院领导带头进行研究,以课题研究引领文化建设,以文化大纲、大纲实施意见统领文化建设,持续时间长,活动丰富多样,使邓建军精神渗透到了学院工作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建军杯专业技能竞赛节”的举行,使邓建军精神真正进入了课堂、进入了专业教学、进入了专业技能竞赛。

我院是唯一一家以幻灯片形式进行汇报的单位。由于我院是从学校文化的高度开展“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构思独特,所展示的资料丰富多彩,深深吸引了全体参会人员,很多人发出赞叹之声,反响强烈,很多参会人员要求拷贝PPT。主持会议的省教育科技工会主席胡雪春建议我院拍摄专题片向全国总工会报送;省总工会副主席马永青在会议总结时两次脱稿高度赞扬我院的工作,表示没想到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作做得这么早、这么好,称“邓建军是全国的典型,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又是一个典型”。

我院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获得今天这样的影响力,是全院上下、全体师生多年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全国上下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劳模精神的大背景下,我院特色文化必将进一步产生溢出效应,使得我院的社会知名度不断提高。(院工会 宗仁英)                                           

10.我院大学生村官暑期服务洛阳镇、雕庄街道

为进一步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强地方与高校合作,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继续推进学生村官工程,拓宽工作思路,服务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和天宁区雕庄街道建设,我院团委、机械工程系团委、旅游系团委选拔出的第四批27名大学生村官暑期挂职武进区洛阳镇、天宁区雕庄街道,任镇(街道)机关科室科长助理、村委会(社区)主任助理和企业办公室主任助理,挥汗基层,服务农村。

72下午,常州轻院党委副书记张涛、武进团区委书记王伟强、洛阳镇人大主席姚祖生、洛阳镇政协工委主任、常州轻院团委书记季华、机械工程系主任王荣兴、党总支书记蒋志强、党总支副书记孙军、团委书记王平、旅游系团委书记崔晓曙、洛阳镇团委书记王淼、联系村镇干部、相关村(社区)书记、主任、相关科室部门负责人以及19名大学生村官在洛阳镇成校会议厅参加了“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村官挂职洛阳镇上岗签约仪式”。会议由洛阳镇党委组织委员许芸主持。

会上,武进区团委书记王伟强代表团区委致了欢迎辞,常州轻院团委书记季华介绍此次大学生村官挂职基本工作情况。洛阳镇团委书记王淼与常州轻院机械工程系团委书记王平、旅游系团委书记崔晓曙签订了《关于共同促进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村官挂职锻炼基地工作备忘录》。主席台各位领导共同为挂职大学生村官颁发了聘书并合影留念。挂职大学生村官代表罗飞同学作了发言。常州轻院党委副书记张涛和洛阳镇人大主席姚祖生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双方领导共同指出,常州轻院和洛阳镇在科研对接、校企合作、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地方与高校形成了新型良好的合作关系,鼓励青年人才为洛阳镇经济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74上午,我院第四批大学生村官上岗座谈会在雕庄街道办事处会议室召开,雕庄街道党工委委员言虹、机械工程系主任王荣兴、党总支书记蒋志强、党总支副书记孙军出席了座谈会,雕庄街道各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雕庄街道团工委书记夏婵婵、机械工程系团委书记王平和8名大学生村官参加了会议。

会上,机械工程系党总支书记蒋志强介绍了第四批挂职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培训情况。雕庄街道党工委委员言虹宣读了常天雕委[2014]23号文《街道党工委关于张晶晶等8名同志挂职锻炼的通知》。各村(社区)领导与挂职到本单位的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对接交流。机械工程系主任王荣兴和雕庄街道党工委委员言虹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双方领导共同指出,常州轻院和雕庄街道要继承经验,在前三年挂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引导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发挥大学生村官优势,服务基层工作。

两个月来,我院27名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服务农村群众,走访村民百余人次,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成为村民心中最贴心的“学生官”,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他们在艰苦朴素的工作环境中,用青春谱写人生,用行动奉献基层,特别是在发展经济、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赢得基层群众的赞誉和认可,在建设新农村的舞台上唱响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之歌。

武进电视台和《武进日报》对我院2014年大学生村官相关活动进行了报道。(机械工程系  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