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比赛由我院基础部、教务处、学工处、校合作部、院团委联合举办,大赛获得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赞助。此次活动旨在为广大学子提供一个展示职业素养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平台,帮助学生锤炼“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的职场适应能力。
正如周大农院长在开赛致辞中所说,职业核心能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它包括自我管理、与人交流、团队合作、信息处理、解决问题等方面,职业核心能力是和专业技能相对而言的,但职业核心能力是和专业技能是相互融合的,职业核心能力“托起”了专业技能。在我院杰出校友邓建军身上就集中体现了“自我学习、与人交流、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职业核心能力。他勉励同学要向邓建军学习,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锤炼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在未来取得杰出成就。
本次大赛历时2个月,4月初,大赛启动,职业核心能力
5月上旬,参赛选手进行了第一轮“解决问题”的比拼,选手们在周末一天12个小时的时间内,在线查阅由大赛组委会提供的3个案例素材,选取其中一个案例作为待解决问题。参赛团队分工协作,提出多个解决问题思路,在讨论基础上优化并确定方案。在线提交2000字左右解决问题方案、20页左右PPT演示文稿,5分钟的现场陈述视频。49支团队中共有46支队伍在线提交了完整作品。成绩前15的团队,闯入了第二轮复赛。
第二轮的比赛是“角色扮演”,15支入围团队选择贴近专业背景的职场典型情境,创作脚本,自行排练,进行现场情景模拟展示。最终6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了总决赛。
总决赛为“能力挑战赛”,拼的是6支队伍的职业核心能力。能力挑战赛选取反映职业素养与职业核心能力的职场情景,设置判断题、选择题和问答题等不同题型,由参赛选手现场作答,评审团裁决。比赛分为必答题环节,抢答题环节,风险题环节。在必答题环节每组选手依次答题。答对得分,答错不扣分;在抢答题环节,以题目呈现后最先亮灯的团队获得答题机会,四选一答对加分,答错扣分;在风险题环节,按照前两环节答题得分由低到高顺序,由竞赛团队自愿选择风险值,答对加20-50分,答错减20-50分。这一环节,每队只有一次选择机会,也可以弃权,风险题环节中的问答题陈述,只有获得超过半数评委认可,方可得分。
决赛的比赛现场风云变幻,竞赛团队的比拼从必答题环节就已经开始,在该环节,每队五名选手,群策群力,认真思考,扎实稳健地进行答题。第一环节结束时,6支团队的比分就已经拉开差距,有的团队得到了满分60分,有的团队则只得20分。比赛紧接着进入抢答题环节,抢答题环节,比赛就进入到白热化的争夺,由于学生的抢答热烈,用力过猛,甚至将组委会准备的抢答器摁坏。其中有的团队获得了抢答权,但是回答错误,只能被遗憾地扣分,有的团队虽然第一环节得分不高,但是在这个环节他们稳扎稳打,迅速实现反超,到这一阶段比赛结束,几支队伍之间成绩参差不齐。
最为精彩的风险题环节到了。风险题环节也可以称之为“起死回生”环节,这一环节,得分最低的团队有权首先选择数量有限的高分题,进而实现“逆袭”。果然,得分最低的小组选择了最高分50分的问答题。他们在题目出来之后,迅速地开始思考,在准备结束之后,团队派出一名代表向现场的7位评委和观众进行陈述。然后由评委评定(评委举绿牌代表认可,举红牌代表不认可),这位选手进行了颇有分寸和章法的陈述,到了评委们依次举牌,最后,评委们4票认可,3票不认可,4:3通过!这个团队一下子就获得了50分。在风险题环节,设置了评委点评时间,评委们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职场经验为选手们指点迷津,他们入木三分、得体恰当的点评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片喝彩。
风险题环节结束了,来自管理系13会计331班的“创想idea”团队,一路过关战将,获得了最高分,他们获得了大赛一等奖。其他5支团队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他们分获二、三等奖。
现场答题结束之后,学院副院长蒋新萍作了本场比赛的点评发言。她表示,看了整场比赛,她很有触动,这场比赛展示了轻院学子蓬勃的青春活力和敢闯敢拼的冲劲,反映出了比赛选手身上所具有职业核心能力,她也祝愿这项比赛会越办越好。之后,观摩大会的领导、嘉宾和评委为获奖者颁奖并合影留念。
最后,获得本次比赛一等奖的“创想idea”团队的队长陶文慧同学发表了获奖感言,她首先对大赛组委会
至此,常州轻院“高教社杯”第二届职业核心能力大赛落下了帷幕。
周大农院长致辞
大赛评委
决赛:能力挑战赛现场
选手精彩发言
评委点评
评委举牌
蒋新萍副院长作大赛总点评
高等教育出版社杨倞思主任宣读获奖选手名单
领导和评委为获奖团队及个人颁奖
获得一等奖的团队“创想idea“代表陶文慧发表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