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投毒案一度成为社会新闻热点,联想到之前“清华大学铊中毒”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等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深刻反思。为此,艺术设计系于4月25日举行了“宿舍人际关系”讨论会,讨论会由系团委书记潘逸老师主持,艺术系各班级均派出代表参加,会议还邀请了艺术系心理辅导员丁洁老师出席。
潘老师首先做了一个课件展示,简单地向同学们介绍了近期大学宿舍人际交往恶性事件及其出现的原因分析。随后,在座的同学们各抒己见,就大学宿舍人际关系问题联系自身的遭遇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12环艺331班王同学认为,小团体主义最容易破坏宿舍人际关系。在某些宿舍里,有些同学过于争强好胜,功利心和虚荣心太强,喜欢拉帮结派,在宿舍里结成小集体、孤立其他人,不顾及他人感受,我行我素,这种状况长期下去就很容易导致宿舍气氛压抑沉闷,从而导致宿舍人际关系紧张。
11形象331班刁同学认为:宿舍成员自我意识太强是引发宿舍人际关系矛盾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身边很多学生是“唯我独尊”的好手,缺乏“同理心”,不善于“换位思考”。
11室内631班陈同学表示:他觉得,心态不好,孤立封闭,也是导致宿舍关系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有的学生极度自卑,不敢与人交往,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有的学生因为在学习成绩、外貌或者素质等方面实力不强,对其他同学由羡慕到嫉妒;甚至有的学生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所有这些不良心态都容易使宿舍关系变得敏感而复杂。
就这个问题,12室内631班陆同学也谈到:身边有同学在人际交往方面缺乏锻炼,不懂得人际交往技巧。往往会由于缺乏交往技巧,不懂得如何处理、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而引发同宿舍室友之间的冲突。
11媒体332班刘同学提出:生活习惯的差异对宿舍人际关系有较大影响。同一个宿舍的舍友往往来自天南海北,生活习惯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差异,如有人习惯早睡,而有人习惯晚睡,由此就会产生冲突。陆同学认为,这种情况造成的人际冲突不完全是坏事,关键是怎么去解决冲突以促使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我们可以试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不要力图改变别人,与其改变别人,不如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们应更地多看到舍友的长处,多肯定他人,少求全责备,从而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理解。
12接本班王同学则进一步补充说,作为学姐,她的经验是:有容乃大是人际交往中所提倡的,但要谨记不能因为一味迁就对方而忘记自己做人的原则。要提倡人际合作,但也不必惧怕冲突,要学会在冲突中成熟和成长,了解该放弃什么,该坚持什么。但是注意不要和他人发生正面冲突,伤人的话永远不要说出口,要给双方留有余地。
最后,系部心理辅导员丁洁老师就同学们的发言做了点评,她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必修课,宿舍人际关系作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特殊性,社会掩饰性较低,会更多的暴露自己的本性和缺点,对学生的身心影响更加密切。据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反映,来访学生中咨询人际关系问题的大约占到咨询总数的70%,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此外,近年来由于宿舍人际关系矛盾导致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不得不让我们看到宿舍人际关系处理问题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有很多,与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特点、社会成熟度有关。“90后”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断乳期”,在这一阶段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冲突和矛盾,加之地域、习惯、性格差异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群体中经常会表现出一些人际交往带来的阻碍。处理宿舍人际关系问题除了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努力适应学校的新环境,融入宿舍环境外,学校层面的适度宣传,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讨论会最后播放了那首经典老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作为结束曲:“大学时光,说短不短,朝夕相处,一起学习,一起做些年少轻狂的事,一起谈论理想。大学时光,说长不长,那些记忆仿佛还在眼前,几乎没有杂质的友情,需要倍加珍惜。”
讨论会现场
同学发言
丁洁老师点评